冠军之路 | 不甘平凡 终获成功

正当徐凡的成绩蒸蒸日上的时候,不幸的事情发生了,在2015年12月的一次日常训练中,徐凡不慎发生意外导致膝关节前交叉和后交叉断裂,内侧副韧带撕裂,命运给了他一次沉重的打击。2016年做完手术后,徐凡连续休养三年未能重返训练场,陷入逆境。

重燃希望 重拾梦想

这一段时间,徐凡情绪十分低落,不少业内人士断言徐凡自此就要告别赛场了。

然而,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,徐凡再次激发了征战赛场的斗志。他说:“当时也很纠结,毕竟从年龄上看,我已经是一名老将了,不再具有优势,再加上受过这么严重的伤,赛场上到底能拼到什么程度我心里也没底,但是凭着对体育的那份热爱,绝不服输的那股信念,支撑着我重新走上赛场。”

2019年,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部署,沉睡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式摔跤渐渐苏醒,有望重返全运会舞台。也是这一年,安徽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计划组建安徽省中国跤队,选调徐凡参与集训。收到选调集训的那一刻,徐凡内心深处中国跤冠军梦的激情被重新点燃,一扫往日阴霾,再次踏上征程。

修养三年重回训练场,体能恢复、重新熟悉中国跤成了徐凡面临的最大困难。为此,他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练、补回差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年上半年他拼下了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65公斤级第五名,下半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的2019年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上获得亚军,此次比赛设有“王中王”环节,即轻量级别、中量级别和重量级别中每个级别的前三名再次争夺冠军。在“王中王”轻量级别的比赛中,徐凡以漂亮的技战术,抓住中国跤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竞技对战特点,在王者之间的较量中再次胜出,最终获得轻量级别“王中王”称号。赛后,专家表示,徐凡的胜出是安徽队中国跤跤艺长足发展的体现,也是安徽省中国跤基础雄厚、人才辈出的必然结果。

知难而上 玉汝于成

从第一届到第七届全运会,中国式摔跤都是正式比赛项目。1993年之后,中国式摔跤淡出全运会,全国多支中国式摔跤队因此解散,部分队员转而练习国际式摔跤或柔道项目。2021年是举世瞩目的全运会年,中国式摔跤是否能重新进入全运会依然一团迷雾。再加上疫情的反复,安徽省中国跤队未能返回合肥集训,经多方协调决定在淮北开始备战集训。淮北集训期间,安徽省中国跤队与淮北队共用训练场地,训练场地受限、训练条件较为艰苦,队医、医疗保障不健全,徐凡和队员训练伤病也只能自行简单处理。

2021年3月25日,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规程总则》,公布了19个群众比赛项目,这其中就有中国式摔跤。这是时隔28年后,中国式摔跤作为比赛类项目重返全运会。6月初,在省体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协调了省体育局训练基地力量馆作为训练场地,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为中国跤队配齐队医、配置了医疗保障。训练初期,由于天气炎热,力量馆未安装空调,准备活动还未结束就汗如雨下,但徐凡与队员不畏天气炎热的训练条件,始终珍惜来之不易的备战机会,每天保质保量完成训练内容。后期在省体育局的支持下,为中国跤队及时安装空调,优化训练环境。

克服了训练条件的艰苦,摆在徐凡面前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降体重。经教研组研究决定,为徐凡报名参加男子60公斤级的比赛,距离比赛开始仅剩下一个月的时间,徐凡的体重为70公斤。一个月降重10公斤,对于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。为此,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专门为徐凡配备一位营养顾问,保障在降重期间因大量降重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。减重期间,徐凡时常要忍受饥饿,还要利用训练之余穿上厚厚的降体服在烈日下跑步出汗,终于在比赛之前成功降到60公斤。

点燃梦想 圆梦全运

9月22日,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中国式摔跤项目决赛在陕西渭南举行,参加比赛的全国高手如云,尤其是有众多在摔跤项目上极具天赋的蒙古族选手。

在本次比赛中,徐凡先后战胜湖南、上海、湖北、天津、河北等代表队选手,杀进决赛。在徐凡决赛之前,其他级别男子个人赛已结束,冠军无一例外均来自蒙古族。而决赛徐凡要面对的对手那顺吉日嘎拉也是蒙古族,而且代表东道主陕西出战,这给徐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在比赛的最后1分钟双方比分为1:0,比赛时间所剩不多,按照比赛规则,只要对手攻得1分就可以以后得分优势逆转获胜。因此对手向他发起猛烈的攻击,但徐凡顶住压力、咬紧牙关、严防死守成功打破了蒙古族称霸跤场的神话,将1:0比分保持到了终场。

这枚金牌来之不易,安徽等了28年。自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安徽中国跤运动员谢军获得男子52公斤级冠军后,中国式摔跤就退出全运会舞台。时隔28年,在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战场上,徐凡传承了安徽在中国式摔跤小级别上传统优势,不负众望勇夺金牌。

“我的冠军之路比较曲折,中途如果因伤病放弃,可能就彻底告别赛场了。”徐凡说,“恢复训练后,如果我因循守旧故步自封,放大自己的年龄和伤病等不利因素,面对对手时就没有放手一搏的信心了。人生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,如果你不去试一试,不去努力拼一拼,不去再坚持一下,你怎么知道最后会不会成功呢?”

来源:安徽省体育局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